歌手的骤然离世,给大家敲起了警钟:小心“爆肺”
来源: ky 发布时间: 2025-03-03 18:00:00 浏览量:
近日据公开信息报道,某明星去世的消息,他曾因操劳过度出现气胸(爆肺)而数度住院,一直饱受“爆肺”的困扰。这个消息也引起大家对“爆肺”的关注! 什么是“爆肺”? 突发“肺漏气”有多危险? “爆肺”是气胸(Pneumothorax)的俗称,指肺组织破裂或胸壁损伤导致气体异常进入胸膜腔,使肺像被挤压的“气球”一样塌陷,无法正常呼吸。这种“肺漏气”可能突发且危险,尤其是张力性气胸可致命,需快速识别和处理。 为什么会“爆肺”? 常见原因分3类 瘦高青年男性:肺尖部先天性肺大疱(薄弱气囊)破裂,可能因咳嗽、打喷嚏或突然用力诱发。 肺部疾病患者:如慢阻肺、肺气肿、肺结核、肺癌等,病变肺组织更易破裂。 胸部受撞击、刀刺伤、肋骨骨折,或医疗操作(如针灸、胸腔穿刺)误伤肺组织。 破口形成“单向阀门”,气体只进不出,胸腔压力剧增,压迫心肺,5-10分钟可致休克死亡! 如何判断“爆肺”? 警惕3大信号 突发胸痛:单侧胸部刺痛或刀割样痛,深呼吸、咳嗽时加重。 呼吸困难:轻者活动后气短,重者静坐也喘不过气,伴口唇发紫。 危急表现:大汗淋漓、血压骤降、意识模糊,提示张力性气胸,需立即抢救! “爆肺”了怎么办? 记住“3要3不要” 立即就医:无论症状轻重,均需急诊拍胸片或CT确诊。 保持镇静:减少活动,尽量半坐位(利于呼吸),避免说话和用力咳嗽。 配合急救:若确诊张力性气胸,医生会紧急用粗针穿刺胸腔减压。 拖延时间:尤其是呼吸困难加重时,死亡率随延误时间上升! 自行处理:如试图“放气”、贴膏药等,可能引发感染或加重损伤。 剧烈活动:搬运患者时避免颠簸,防止肺进一步压缩。 专家有嘢讲 我院心胸外科主任冯家宁提到,自发性气胸多见于体型瘦弱、个子高挑的男青年,一般认为是生长发育过程中肺尖部胸膜下的肺组织由于发育不良形成了肺大疱,在剧烈活动(例如跑步、打篮球)、提重物、大力咳嗽、打喷嚏、用力排便等肺内压力增高时容易出现破裂,形成气胸。 冯主任曾经接诊过16岁男孩小陈,他身高180厘米、体重只有54公斤。小陈跟小伙伴们一起打篮球,没多久他突然感到左侧胸闷、胸痛,痛到每次呼吸时都好像有人拿针在扎他的胸口。父母赶紧送他来到我院心胸外科,到了医院,心胸外科冯主任立马对小陈进行了检查,发现他左侧胸部叩诊呈鼓音,考虑其发生了“自发性气胸”。随后,小陈的胸片检查也证实了医生的判断:左侧气胸,肺压缩60%左右。冯主任马上为他实施了“胸腔闭式引流术”,术后,小陈的胸闷症状大大得到了改善,呼吸也顺畅了许多。 预防爆肺,重点人群注意! 瘦高体型青少年:避免潜水、举重、屏气用力等动作。 吸烟者:立即戒烟!吸烟会破坏肺泡结构,增加肺大疱风险。 肺病患者:定期复查肺功能,控制咳嗽,预防感染。 所有人:胸部外伤后(如车祸)及时就医,排查潜在气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