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结石病日丨识破“三大信号” 揪出“五大诱因”
来源: ky 发布时间: 2025-06-08 08:30:00 浏览量:
剧烈疼痛:警惕'肾绞痛'来袭 部分肾结石和输尿管患者会突发单侧腰背部剧烈绞痛,像刀割一样难以忍受,疼痛还会放射到下腹部、大腿内侧,常伴随恶心呕吐。这种肾绞痛往往在夜间或运动后发作,很多人误以为是 '腰扭伤' 而延误诊治。 尿液异常:肉眼可见的'红色警报' 部分患者会出现血尿,表现为尿液颜色偏深或显微镜下红细胞增多。如果结石堵塞双侧输尿管,还会出现尿量减少、双侧腰部胀痛等梗阻症状。膀胱结石患者常出现排尿中断、尿痛,甚至尿潴留。 反复感染:隐藏的'健康杀手' 结石梗阻尿路时容易引发感染,出现尿频、尿急、尿痛、发热等症状。尤其要注意的是,无症状的'沉默结石' 更危险,很多患者直到出现肾功能损伤、肾积水才发现结石,此时肾脏可能已遭受不可逆损害。 喝水太少:结石的'第一帮凶' 成年人每天尿量应保持在2000ml以上,但调查显示,60%的上班族日均饮水量不足1000ml。尿液浓缩会导致草酸、尿酸等结晶物质浓度升高,就像海水蒸发析出盐分一样,逐渐形成结石核心。 饮食失衡:'重口味'埋下隐患 高盐饮食(每天>5g)会增加尿钙排泄,高蛋白饮食(每天>100g)导致尿酸生成增多,高草酸食物(菠菜、坚果、巧克力)摄入过量则直接增加结石风险。而盲目补钙、过量服用维生素C等保健品,也可能成为结石的'催化剂'。 久坐不动:代谢循环的'绊脚石' 长时间坐着会导致尿液在肾脏和膀胱内滞留时间延长,结晶物质更容易沉积。司机、程序员等职业人群发病率比普通人群高3倍,正是因为长期缺乏运动、排尿不规律。 代谢异常:身体'化工厂' 出故障 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痛风、糖尿病等疾病会导致钙磷代谢紊乱、尿酸升高,形成结石的病理基础。数据显示,痛风患者泌尿系结石发生率高达30%,是普通人的 10倍。 尿路感染:细菌在'制造结石' 尿路感染时,细菌(如变形杆菌)会将尿素分解为氨,使尿液碱化,促使磷酸铵镁结晶快速聚集,形成特殊类型的结石。女性由于尿道短,尿路感染风险是男性的8-10倍。 01 喝水有讲究 每天饮用2L白开水,不能用甜饮料、浓茶、啤酒完全代替。推荐晨起、睡前、运动后饮水,每次200-300ml,不要牛饮。 02 饮食巧搭配 每日食盐控制在5g以内,远离腌制品与过咸食物以减少尿钙排出;蛋白质按0.8-1.0g/kg体重摄入,优选鱼、鸡、豆腐等优质蛋白并避免过量红肉;菠菜、苋菜等草酸高的蔬菜建议焯水后烹饪,坚果、巧克力等适量食用。 03 运动不能少 每周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如快走、游泳、跳绳),避免久坐,每1小时起身活动。 04 定期查尿液 每年体检做尿常规和泌尿系B超,重点关注尿pH值、尿酸、血钙等指标。已有结石者每3-6个月复查一次。 05 基础病早治 积极控制痛风、糖尿病、尿路感染等疾病,避免长期服用利尿剂、维生素D等可能诱发结石的药物。 给结石患者的贴心提示 每年6月第一个周末为 “结石病日”,旨在唤起对泌尿系结石的重视。它是肾、输尿管、膀胱等部位结石统称,结石多半在肾脏产生,成分以草酸钙为主。我国是高发区,南方发病率6%-10%,为北方2-3倍,广东等地成“重灾区”。如今结石不再专属于中老年人,20-40岁患者比重日渐增加。作为泌尿外科的常见病,泌尿系结石正以每年12%-15%的新发率影响着千万家庭,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识破“三大”身体报警信号,揪出“五大”生活诱因陷阱。